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后可能一无所获。只有一开始就瞄准一只兔子,胜算才会大很多。
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梦想和激情自然是重要因素,但他在创业过程中的务实精神和稳扎稳打的作风也是成功的必要保证。
贪多必失,所以马云说:“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从创业伊始,马云的发展定位就是电子商务。十年来,这一初衷从未改变。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马云做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999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正式运营。2000年10月,为更好地促进中国卖家进行出口
贸易,阿里巴巴推出了“中国供应商”服务。2001年6月,为更好地服务国际卖家,阿里巴巴推出了国际站“诚信通”服务。2002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中国站“诚信通”会员计划,更好地服务于从事国内贸易的卖家和买家。2003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交流软件工具“贸易通”,它可以使买方和卖方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交流和沟通。2005年3月,阿里巴巴中文站推出关键字竞价服务。2007年8月,阿里巴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2007年10月成功上市。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更好的品牌之一,是目前全球更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之一。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的服务,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拥有220万商人的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网站,被评为“更受欢迎的企业间网站”。
“倾听客户声音,满足客户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调查显示:阿里巴巴的网上会员近五成是通过口碑相传得知阿里巴巴并使用阿里巴巴的;各行业会员通过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双方达成合作的占总会员的近五成。
在B2B模式完全成熟之后,马云又想到了C2C (Consumer To Customer,即个人间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B2C(Business to Consumer,即商家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
2003年5月10日,由阿里巴巴投资创立的淘宝网正式成立。淘宝网业务包括C2C、B2C两大部分。截至2008年9月,淘宝网注册用户超过8000万,拥有中国绝大多数网购用户。2007年,淘宝网的成交额达到了433亿元,比2006年增长156%。2008年上半年淘宝网成交额就已达到413亿元。从2003年成立至今,淘宝网搭建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使超过100万的网络卖家感受到了中国网络购物用户的急速增长。到目前为止,淘宝网在C2C领域的领先地位没有人能够撼动。
2007年8月阿里巴巴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营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阿里妈妈以低端门槛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2008年,“阿里妈妈”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2009年“阿里妈妈”与返还网合作推出了“购物省钱”的新模式,返还网也因此而备受网购者的青睐。
从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到阿里巴巴,再到淘宝网与“阿里妈妈”,马云对自己目标的定位始终清晰如一。“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马云这样告诉创业者们。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猴子下山》。说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刚开始看到一树又红又大的桃子,就上树摘了桃子拿着。走着走着又看到了玉米地里黄澄澄的大玉米,就扔了桃子掰玉米。而走到西瓜地的时候,猴子又被绿油油的西瓜吸引了,于是扔了玉米去摘西瓜。当它抱着西瓜走的时候,发现了草丛里有一只兔子,于是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兔子。当然,结果它一无所获。
创业也是这样,要专注于一点,在一点上用力方能做精做透。博大精深固然是好,但如果没有办法皆得的话,精深显然比博大来得务实。
纵观当今国内企业巨头,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多元化的企业不少,可同时能在两个甚至多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却不多。即便是多元化发展,这些企业往往也会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主次。做好自己擅长的项目远远比进军新领域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由于资源有限,因而企业更需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专注于一点才可能获得突破。
另外,在专注的同时必须衡量专注对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改善,专注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领域内越来越强;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专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致自己》:
现在的社会,普通人单靠一份固定工资是很难养活一大家子,很多人现在的生活状态都是“主业+副业”模式,没办法,要为五斗米折腰。
刚开始在多个行业里游走并不是坏事,对多个行业都有点了解对自己与旁人,客户交际是有帮助的。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发展的行业,再从“多”转“专”也不算太迟。创业,竟然选定了方向,那就冲吧。